公告媒体采访、活动报道、广告投放,请联 公告电动车充电行业迎来新巨头:Powerdot 公告财政部等五部门:加大重点村镇充换电

新能源汽车换电试点启动,充换电协同发展或成必然

2021-11-01 12:35:04 来源:览富财经网阅读量:9670   

导读:近日,国家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此次共有11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预期将推广换电车辆10万多辆,换电站1000多座,再度引发了市场对换电行业的关注。充电桩不完全贴合所有应用场景根据公安部和充电联盟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21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不足100万辆增长至600多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现有增速测算,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近年来,国内电动汽车一直以充电方式为主,加之国家相关补

近日,国家印发《关于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此次共有11个城市纳入试点范围,预期将推广换电车辆10万多辆,换电站1000多座,再度引发了市场对换电行业的关注。

充电桩不完全贴合所有应用场景


根据公安部和充电联盟相关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2021年6月底,国内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不足100万辆增长至600多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迎来快速发展阶段。按照现有增速测算,预计2025年渗透率将达到20%以上。


近年来,国内电动汽车一直以充电方式为主,加之国家相关补贴政策不断出台,充电桩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总计保有量为168.1万台。


据光大证券预测,鉴于充电设备及运营服务未来5年年复增长率(GAGR)约40%,2021-2025年,充电桩设备增量将从88万台增长到271万台,对应市场规模从113亿元增长到449亿元,CAGR-5为42.5%;每年充电服务量从542亿度增长到1904亿度,对应市场规模从650亿元增长到2285亿元,CAGR-5为39.6%。


由于充电桩项目投资回收期长,利用率低,根据国家《关于进一步提升充换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未来充电桩与地产、物业共建将成为必然趋势。但实际上,充电桩的推进一直受多方因素掣肘。


每一个小区新建充电桩,都需要居委会、物业公司、居民等多方协商,涉及各方面利益牵绊,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要一个环节不通过,就无法开展建设。加之目前我国强制实施的产品质量管控体系尚未建立,私人桩品牌较多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安装建设标准,为后期充电桩的运维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家电力资源紧张,下班后集中充电,将进一步增加电网负荷,同时也会对居民区变压器造成很大压力。因此,换电与充电协同发展,一定会成为未来的主要趋势。


行业龙头纷纷布局换电产业


目前,我国对于换电模式的使用场景定位,主要集中在出租车、网约车和重卡。据光大证券预计,到2025年,我国换电站需求达6678座,涉及总投资共200亿元,电动汽车换电补能总需求将达249亿千瓦时,换电服务市场规模共421亿元。


2011年,国家电网最先研究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换电技术,确定了“换电为主,插充为辅,集中充电,统一配送”的运营思路。换电在降低使用者的购车成本,提升车辆残值的同时,还能有效利用用电高峰期和低谷期的价格差异降低整体充电成本,降低电网负荷。随着国家政策的逐步放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研发和投入换电产品、换电模式。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及“增加充电桩、换电站等设施”,期望通过解决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换电模式主要采用集中可控,恒温恒湿,恒定小功率慢充补能方式,可以控制充电环境,充分保障充电过程的安全,降低了充电时自燃的风险。通过对电池进行集中管理,利用大数据,通过互联网对动力电池的数据进行即时收集、分析,对可能出现问题的电池及时进行监测和更换,减少动力电池安全事故的发生。


根据中国充电联盟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全国投运换电站总体规模尚小,仅为613座,其中奥动新能源308座、蔚来汽车198座、杭州伯坦科技107座。像北汽新能源、蔚来汽车为代表的汽车生产商,均已自行研发换电车型、运营换电站,配套设施也在逐步落实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1年Q1,已有5001家企业在经营范围中新增“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吉利汽车表示,计划2021年在重庆建成100座换电站,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像上汽集团、哪吒汽车等新旧车企纷纷推出换电车型,包括长安新能源、南方电网、中国石化、国家电投等知名企业也在加速布局换电站建设。


相关上市公司如下: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阅读 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充电桩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充电桩产业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充电桩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充电桩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充电桩产业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13817096189;邮箱:。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充电桩产业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充电商城:

整桩设备 辅助设备 其他配套元件 支持端 充电模块 配电设备 管理设备 控制单元 充电建设 运营服务 供应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