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介绍
近年,在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2020年3月,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正式纳入“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9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121.9万台,20年169.8万台,21年5月份187万台。可见,在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的一年时间里,行业并未出现跨越式发展,市场规模和总量整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行业发展不健全,充电桩商业模式较为单一,充电服务费的收取仍然为其主要盈利来源,很多企业依赖充电设施补贴存活。急需在商业模式上做更多的探索研究,以支持推动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2.当前主流商业模式
图 1充电桩行业主流商业模式画布
3.未来商业模式研究
图 2充电桩行业商业模式探究画布
(1) 价值主张:由单一的提供低成本充电服务,扩展为低成本、快速、优质的充电服务。对于新能源车主,快速的充电服务是最大的诉求,把充电时长从半小时缩短到10分钟级别或者更短的时间,基于当前的技术是可实现的。在提供快速充电的同时,还要兼顾充电的安全性;除了压缩运营成本,如何使成本更低,可以提高充电站自身的储能能力,通过谷时储能峰时放电达到低成本运营。除了基本的充电服务,提供多样化的充电增值服务也是赢利点之一,例如,提供车辆的充电保险服务、基于车辆电池信息的智慧维保服务、车辆残值评估服务;利用平台的能力实现私桩共享及广告承接,可以拓展业务的范围及客户的覆盖面。
(2) 重要合作:由于加入了基于车辆数据的增值服务,需要同具有数据能力的公司合作。为客户提供充电保险服务,也需要建立在同保险公司合作的基础上。
(3) 关键业务:基于价值主张,需要电池保险、电池售后保险服务、车辆残值评估服务、广告服务、私桩共享服务及储能建设的支撑。
(5) 客户关系:单一的为客户提供自助充电服务对客户的粘性非常低,可针对不同地域客户做社群化运营,达到口碑传播的效果、及时了解客户的需求、便于实现价值延伸。在为客户提供专属私人的保险等服务过程中可以极大提高复购率。
(6) 渠道通路:随着维系客户关系方式的变化,触达客户的通路也由之前更多的第三方渠道转变为自有社群渠道,实现私域流量的运营。
(7) 客户细分:客户群体达到一定量,充电企业平台或者社区对车企等广告主来说是很好的推广渠道。在提供新能源车残值评估服务同时引入二手车商,打通交易链。使二手车商成为充电企业的细分客户。
(8) 成本结构:在新的商业模式中,增加了数据获取成本的投入及平台研发投入。随着增值服务的收入增长,成本结构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向数据及平台研发费用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