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媒体采访、活动报道、广告投放,请联 公告电动车充电行业迎来新巨头:Powerdot 公告财政部等五部门:加大重点村镇充换电

2025充电设施技术发展前瞻与机构建议

2024-12-13 19:33:18 来源:充电桩视界阅读量:6860   

导读:2024年,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1188.4万台,增量达到328.8万台,同比增长19.8%。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充电网络从城市逐步延伸至乡镇和县域,同时车网互动、V2G、光伏微网等技术与充电相融合,激发了行业的活力,明确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展望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和技术该如何发展?近日,国内最大的充电运营商提出了七个发展方向:方向一:国产碳化硅器件的崛起 随着国产碳化硅器件量产能力的成熟,行业我们将迎来碳化硅

2024年,电动汽车和充电基础设施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我国充电基础设施累计数量达到1188.4万台,增量达到328.8万台,同比增长19.8%。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充电网络从城市逐步延伸至乡镇和县域,同时车网互动、V2G、光伏微网等技术与充电相融合,激发了行业的活力,明确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展望2025年,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和技术该如何发展?近日,国内最大的充电运营商提出了七个发展方向:


方向一:国产碳化硅器件的崛起 随着国产碳化硅器件量产能力的成熟,行业我们将迎来碳化硅时代的新篇章。这种材料以其卓越的物理特性,如高禁带宽度和高热导率,成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块、光伏发电等领域的理想选择。目前,特来电最新群充产品已经开始应用碳化硅模块,进一步提高了充电效率,降低了设备的噪音。随着技术的进步,碳化硅器件在充电模块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推动充电效率和功率密度的大幅提升。


方向二:场景化细分产品的创新。面对电动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充电基础设施需满足多样化的充电需求。未来将看到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定制化产品方案,如小区/园区充电、公共快充和专用充电场景。这些产品将基于群充架构,以满足特定场景的充电需求,如V2G应用和大功率快充。


方向三:群充架构的广泛应用 在公共快充和专用充电场景中,群充架构将成为主流,以动态功率分配和群管群控的模式,将解决不同车辆对充电功率的需求差异,降低成本并提升用户体验,同时也能避免大规模充电对电网的负荷冲击。对于公交和物流等专用场景,群充产品方案将提供灵活的配置和未来的扩展能力,实现能源的“调峰调频”等灵活调度。


方向四:智能运维的规模化应用。随着充电网技术的成熟,智能运维将实现规模化应用。通过小微传感器、高性能网关和AI云平台,未来将实现设备的精准监控和维护,预防性维护策略的制订,以及故障的快速识别和修复。模块化设计将进一步降低运维难度和成本。


方向五:社会化运维的兴起 电动汽车的快速发展催生了社会化运维的需求。通过将运维工作交给专业机构或个人,可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并提升用户体验。而这也离不开这需要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以及有效的监管和协调。当然,这种社会化运维的前提是设备维护的技术门槛较低,比如通过模块化结构,仅需插拔故障模块就可以实现日常维护。


方向六:工业大模型的应用 工业大模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充电网的数智化转型。特来电在2024年7月发布了充电网设备智能运维大模型、电池安全大模型及虚拟电厂能源调控大模型,通过人工智能算法为运维、充电安全以及能源调控进一步赋能。未来,将看到AI技术将在充电网各细分场景得到的应用,如智能客服、设备预测性运维和电池健康诊断。这将推动充电网向智能化发展,实现更高效的运营管理。


方向七:新能源与充电网的深度融合。电动汽车和新型能源电力体系的深度融合将依赖于多种因素。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和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电动汽车将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充电网将作为关键基础设施,实现电动汽车和能源电力系统的互动,推动能源体系的转型。


东方证券认为,国内新能源车保有量预计持续高增长,叠加国内政策刺激,国内充电桩布局较深的运营及制造公司有望迎较大弹性。一方面,三四线城市充电桩配套落后,叠加为配合新能源车下乡,下沉市场的充电桩建设将带动设备制造需求,预计后期将陆续看到设备企业新增订单。另一方面,一线城市电车保有量基数较高,随着渗透率继续提升将持续带动公共充电需求,运营企业将受益,盈利有望迎来拐点。建议围绕三个方向布局充电桩行业,一是充电桩设备端;二是充电桩运营端;三是超充产业链方向。


中银证券表示,

1)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带动充电桩需求。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充电桩需求快速增长。


2)整桩环节强者恒强,头部企业具备认证、成本、渠道优势。充电桩整桩环节作为产品集成与销售环节,技术门槛相对偏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其中具备规模优势、技术优势或零部件自制能力的头部企业有望实现较低的成本与较高的性价比,在竞争中维持相对较高的盈利能力。


3)模块环节存在技术门槛,大功率与高效率是未来发展方向。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核心零部件,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相对集中。伴随超级快充时代的到来,同尺寸充电模块的功率密度逐步升级。


4)运营环节经济性提升,头部企业盈利有望率先改善。运营环节壁垒较高,马太效应显著。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和单车带电量提升,运营市场空间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服务费市场空间有望达到约80亿元,2022—2025年年均复合增速约56%。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阅读 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充电桩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充电桩产业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充电桩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充电桩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充电桩产业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13817096189;邮箱:。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充电桩产业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充电商城:

整桩设备 辅助设备 其他配套元件 支持端 充电模块 配电设备 管理设备 控制单元 充电建设 运营服务 供应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