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也许找不到一个地方像我们国家一样,到处都是新能源汽车!
当小米汽车来搅局的时候,国内新能源车的品牌已经多如牛毛:
比亚迪、极氪、奇瑞、埃安、阿维塔、极狐、长城欧拉、蔚来、小鹏、理想、智己、威马、YUDO云度、高合、奇点、零跑、创维、岚图、合创、绿驰、车和家、哪吒、腾势、赛力斯、问界...
还有特斯拉、丰田、日产、本田、大众、福特、宝马、奔驰、保时捷、法拉第未来等等,这些国际化汽车大佬,早就布局新能源车许多年了。
据报道,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31.6%。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2041万辆,占汽车总量的6.07%。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充电桩!
这似乎是一条生财之道!只要有电动车,就需要充电!
只要建好充电设备,坐等汽车上门充电,就可以收钱,你觉得呢?
我虽然没有新能源车(sorry)!但我好歹在新能源充电企业任过职,可以提供一些意见和想法。
一、投入与产出
做投资最基本的是计算投入产出,这笔帐要先算算。
一是投入。一是建设成本,包括设备(箱变、充电设备、电缆等)、土建和配套(雨棚、照明、监控等)。二是运营成本,包括租金、人工、电损等。
二是产出。充电手续费以及增值服务(停车费等)。电费一般平进平出。
简言之,就是找一块地,建设充电设备,然后为新能源提供充电服务,收取充电服务费。
这不是跟高速公路、港口码头机场、商业广场、酒店的模式一样吗?
这些行业的共同点,都是前期一次性投入固定资产,然后持续收取相关费用。固定资产投入是固定的,后期的收费是波动的。通俗点讲,有限的固定资产,如果服务的次数越多或者服务价格越高,产出就越高。
明白了这个,商业模式画布就容易画了。
二、商业模式画布
这是一个简单的画布,便于看清充电桩行业的商业模式。
充电行业其实就是一个服务行业,为新能源汽车客户提供充电服务,电费按照供电电价结算(不赚差额),服务费按充电量每度收取,例如充一度电收取0.2-0.6元不等。
关键的业务是充电和建设,前者带来收入,后者带来成本。
核心的指标是充电利用率和单位建设成本。目前,充电行业的利用率不高,少数利用率较高的是20%左右。而据报道,2022年,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仍存在充电桩整体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充电桩平均利用率仅3%-5%。这个数据就很低了。
核心的资源是场地位置、充电设备。
重要合作是充电网络平台(导流、引流)、充电设备提供商(可降建设成本)还有营运车商(公交公司、网约车运营商等,可以锁定客户)。
成本方面。建设成本是固定的,影响每年折旧,运营成本是可以削减的,但是难度大。
收入方面。收入=充电量X每度电服务费。充电量=装机容量X利用率。
利用率越高说明充电量越大,在每度电服务费水平固定的情况下,收入越高。
从目前市场情况来看,充电服务费水平有下降趋势,且恶性竞争明显。较好的地区服务费为0.6元每度,有些竞争激烈的地区甚至低至1毛钱每度。
盈利的话,未来每年充电带来的现金流入,减去运营等现金流出,得到的现金净流量,与初始固定资产投资进行比较,折现后如果大于0则收益率达到预期。
往往现实中,大多数充电公司都是不盈利的,就是后续运营收回的现金流不如预期。
有人将这种商业模式称之为固定资产出租模式。
三、固定资产出租行业特征
有人总结了固定资产出租行业的一些特征,以便于我们更深刻认识这些行业。
1.固定资产是公司的资产投入重点,也是产出的来源。这就是前面说的建设成本,只有建设充电站,才能带来充电收入,所以它是关键业务。
2.固定资产折旧是业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期一次性投入的固定资产,后面分几年折旧,计入每年的成本。等于一次投入,分期算成本。所以建设成本决定了每年折旧多寡,如果折旧年限不变的话。
3.固定资产是用来服务客户,供客户使用的,而不是制造成品。所以才叫做出租。
4.营业收入的多少,取决于出租率和单位租金水平。出租率越高,租金越高,收入就越高。
5.只有固定投资的增加,才有收入和盈利的增长。单位固定资产的产出是有天花板的,就像产能用足后,必须改扩建或者新建一样。没有新增投资,就不可能带来大幅的收入和盈利的增长。这就要求你需要不断投入,才能扩大市场份额。
四、常见的固定资产出租模式
常见的固定资产出租行业有哪些呢?下面这个图已经概括了大部分。
虽说每个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租金形式各异,但是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这些行业由于提供的服务大多是差异性不大的,客户也很少关注品牌,所以便利性、低廉性是重要考虑的因素。
除非能够垄断,例如占据地理优势的高速公路、港口和机场,它们能够吃到垄断的红利,不愁没有客户。
否则,由于这些行业的进入门槛低、退出门槛高,很难成为高利润的行业。
因为固定资产投资投入是固定的,后续需要逐年收回成本,一旦每年的现金流入无法覆盖建设运营成本和贴现,项目就亏了!
还有,这些行业最怕的是资本投入过多导致产能或者服务能力过剩,一旦供给过剩,投资回报率就下降。
五、写在最后
在研究了充电行业的商业模式后,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充电行业属于固定资产出租行业,严重依赖资产的投入,想要扩大规模只能通过继续投入,而这个行业门槛低,跟随者纷纷进入,难以垄断,容易供过于求,导致恶性竞争,从而引起服务费降低(租金低)和利用率(出租率)降低,最终造成收入不及预期。
当收入减去成本后,难以覆盖原先的固定资产投入时,项目就亏损了。
所以,投资要谨慎!
本文仅用于交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