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媒体采访、活动报道、广告投放,请联 公告电动车充电行业迎来新巨头:Powerdot 公告财政部等五部门:加大重点村镇充换电

充电桩起火怎么灭?如何防范于未“燃”

2025-01-06 09:01:10 阅读量:5810   

导读: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与之配套的充电桩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电桩作为车辆能量的补充来源装置,关乎车辆使用和用车体验,作为充电装置,充电桩如果起火,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呢?处置方案1、火灾报警与疏散一旦发现电动车或充电设备起火,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准确报告火灾地点、火势大小等信息。同时,迅速组织周围人员疏散撤离现场,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2、切断电源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切断起火电动车或充电设备的电源,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3、初期灭火在火灾初期,可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随着电动汽车的普及,与之配套的充电桩更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充电桩作为车辆能量的补充来源装置,关乎车辆使用和用车体验,作为充电装置,充电桩如果起火,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造成更大损失呢?


处置方案

1、火灾报警与疏散

一旦发现电动车或充电设备起火,应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准确报告火灾地点、火势大小等信息。同时,迅速组织周围人员疏散撤离现场,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2、切断电源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迅速切断起火电动车或充电设备的电源,防止火势进一步蔓延。

3、初期灭火

在火灾初期,可使用适当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如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等。切记不可使用水进行灭火,以防引发电气火灾或电解液飞溅等次生伤害。

4、配合专业救援

待专业消防队伍到达现场后,应积极配合其进行灭火和救援工作。提供电动车和充电设备的详细信息,如类型、电池容量等,以便消防人员制定灭火方案。

5、火场控制与后期处理

火灾得到控制后,应及时对火场进行检查和清理,确保火灾已经完全被扑灭。对受损的电动车和充电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或进行更换。对火灾事故进行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对相关负责人进行问责,并改进防范措施。

6、培训与演练

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火灾应急知识培训,熟悉预案内容及个人职责;定期进行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火灾事故的能力和效率。



灭火器类型如何选择


1、国家标准

国标《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GB/T51313-2018

6.1.7 集中布置的充电设施区域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的规定配置灭火器,并宜选用干粉灭火器。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分散充电设施工程技术标准》

电动汽车充电过程火灾风险较大,因此按照“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电动汽车特别是动力电池发生火灾后,灭火器有效扑灭火灾的可能性较小,因此灭火器的配置主要考虑扑救充电设施,因此建议选用干粉灭火器。


2、地方标准

(1)广东省地方标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程》 DBJ/T15-150-2018

4.9.17 配建充电基础设施的汽车库、停车场应配置 A、B、E类灭火器,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灭火器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 的相关规定;

2 灭火器宜采用水基型手提式灭火器;

3 在充电基础设施附近,宜增加配置灭火剂充装量不小于60L的推车式水基型灭火器或推车式水喷雾灭火器,推车式灭火器最大保护距离30m。

(2)江苏省去年发布的《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常见问题解析及防治指南》,电动车充电设施选用水基型灭火器是作为错误的案例:

图片来源:江苏省民用建筑工程消防验收常见问题解析及防治指南

(3)上海地方标准《电动汽车灭火和应急救援指南》DB31/T1159-2019:高压电池出现明火时,应使用大量的、持续的消防水。

充电桩属于用电器,灭火时应使用有针对性的特定灭火剂。如果不能迅速断电,可使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1211灭火器或干粉灭火器等特定类型灭火器。使用时,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对10kV及以下的设备,该距离不应小于40cm。


  • 四氯化碳灭火器——对电气设备发生的火灾具有较好的灭火作用,四氯化碳不燃烧,也不导电。


  • 二氧化碳灭火器——最适合扑救电器及电子设备发生的火灾,二氧化碳没有腐蚀作用,不会损坏设备。


  • 干粉灭火器——它综合了四氯化碳和二氧化碳的长处,适用扑救电气火灾,灭火速度快。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用酸碱或泡沫灭火器,因为它的灭火药液有导电性,手持灭火器的人员会触电。这种药液也会强烈腐蚀电器设备,且事后不易清除。



需要注意的是,绝对不能用酸碱或泡沫灭火器,因为它的灭火药液有导电性,手持灭火器的人员会触电。这种药液也会强烈腐蚀电器设备,且事后不易清除。

充电桩火灾主要是电器短路和充电发热。从本质上而言,充电桩“火灾”是一个能量失控释放过程:由于充电桩再充电过程中,部分电子元器件产生热量,又由于桩内是密闭环境,箱内的温度渐渐升高,最终导致易燃物内部存储的化学能转换为热能,热能大量的释放(产生火灾)。


灭火器的用法


1、提,拿着把手将灭火器提起,使用前先将瓶身颠倒几次,使瓶内干粉松动,拿掉铅封;


2、拔,拔去保险,不要压住把手,否则保险不易拔出;


3、瞄,在离起火点一点五米以上(如是电器起火,应更远)的侧后方瞄准起火点;


4、按,左手握喷管,右手按住喷射装置,对准起火点喷射,且水平横向移动,将干粉包围覆盖起火点,直至火势全部扑灭。

充电桩火灾特点

1、属于A类和E类复合型火灾;

2、无需外部火源;

3、燃烧温度高;

4、灭火困难(打开充电桩外盖,增加了空气助燃,不易使火扑灭)。

预防措施

1、选购正规产品


购买电动车和充电设备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确保符合国家标准。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以免因质量问题引发火灾。


2、定期检查与维护

定期对电动车和充电设备进行检查,包括插头、线路、电池等部件,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发现破损、老化或异常现象时,应及时更换或维修。


3、正确使用充电设备


使用原厂配套或经过认证的充电器,避免使用劣质或不匹配的充电设备。遵循充电器使用指南,避免过度充电或长时间充电。


4、保持充电环境整洁


充电时,应保持充电设备周围环境整洁,避免放置可燃物品。避免在高温、潮湿或易燃、易爆环境中充电。


5、设置警示标识


在电动车和充电设备周围设置明显的禁止吸烟、明火等警示标识。确保充电桩周围无易燃、易爆物品。


6、增加公共消防设备


在电动车集中停放区域或充电桩附近增加公共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防栓等。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可用状态。



图片来源:特来电资讯


火灾应急预案



1、 指挥调度

建立充电桩火灾应急指挥调度中心,在发生火灾事故后可以迅速调动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处置。该中心需配备专业人员,熟悉处理火灾事故的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快速做出正确决策。

2、快速响应

一旦接到报警电话,应急指挥调度中心需要迅速派遣消防队伍和救援人员前往现场。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协同工作平台与执法部门及交通管理部门实时通信,确保协同行动的高效性。

3、现场处置

到达现场后,消防队伍首先要确认情况并制定合理的处置方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灭火方式,并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周边秩序和安全。同时,优先保障受困人员的生命安全并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4、处理善后

在火灾事故得到控制后,进行火灾原因调查和相关责任人追责工作。同时,应加强事故信息发布与公众引导,做好对附近居民的心理疏导工作。

图片来源:特来电资讯


充电桩使用注意哪事项  


在充电前:我们要检查周围环境,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查看充电桩设备是否完好,电缆和接头是否完好,充电桩显示状态是否正常,充电接口标准是否匹配,下雨天如果没有雨棚最好不要露天使用充电桩,以防漏电发生危险。

充电过程中:应该按使用说明正确操作充电桩。只有在车辆静止时才能进行充电。混合动力电车需要熄火后再进行充电,充电时要检查充电桩显示是否正常,有没有电流、电压等。使用过程中如有任何异常情况,可以立即按下急停按钮,切断所有输入输出电源。

同时要特别注意的是,别让小朋友在充电过程中靠近、使用充电桩,以免造成伤害。

充电完成后:要确认充电桩停止工作,再拔出充电枪,将充电枪整理好放回充电口,并将电动车充电口封好。


图片来源:特来电资讯

相关政策


2024年9月27日,由深圳市消防救援支队提出并牵头编制的地方标准《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DB4403/T 509—2024)正式发布,并将于2024年11月1日开始实施。这是目前全国首个关于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地方标准。

图片来源: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1、明确新能源汽车地下停放场所充电区域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二层,不应设置在地下四层及以下。

2、明确充电区域应分组设置及相关技术要求,明确规定了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最大功率不应超过30KW。

3、提出设置挪车器作为主要的初期火灾处置器材的配置要求。



特别提示

特别提示1


新能源汽车使用时,若发现出现大量白气,要尽快撤离,确保安全。


特别提示2


扑救新能源汽车火灾时,应保持距离,谨防触电。


特别提示 3


新能源汽车发生火灾后,会产生大量氰化氢、氟化氢等有毒气体,谨防中毒。


内容资料参考来源:每日HSE、

西安应急管理、行政服务E家、

车智充等综合整理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相关阅读 更多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站注明“来源:充电桩产业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充电桩产业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充电桩产业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充电桩产业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其他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充电桩产业网”,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电话:13817096189;邮箱:。

不想错过行业资讯?

订阅 充电桩产业网APP

一键筛选来订阅

信息更丰富

推荐产品/PRODUCT 更多
充电商城:

整桩设备 辅助设备 其他配套元件 支持端 充电模块 配电设备 管理设备 控制单元 充电建设 运营服务 供应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