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经理人不会在早上醒来说我今天要削减成本!”就像他醒来后不会专门想着需要呼吸一样巴菲特
巴菲特的言下之意是,削减成本是一种管理者理所当然、责无旁贷、持续努力的任务,必须无时无刻自然而然地进行,而无须搞得像一场运动一样轰轰烈烈。巴菲特坚认,提升盈利能力并没有什么大秘密就是控制成本
没错,当前,充电桩运营者也一样,脑子里无不绷着一根弦——降本!
先说结论,充电桩运营成本压降的难度相当之大!
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列出充电桩运营管理中的成本构成。
充电桩的经营模式是这样的:期初租赁场地,投入建设成本,形成固定资产之后,进入运营期,通过提供充电服务,收取服务费并且代收电费,期间还可能收取停车费等。因运营产生了场地租赁费、人工费、维修费、办公费、税费,以及固定资产折旧产生的折旧费。其中,有一些计入营业成本,有一些计入管理费用。具体如下表所示:
科目 | 是否可控 |
一、营业收入 | 否 |
二、营业成本: | |
1.职工薪酬福利 | 是 |
2.充电成本 | 否 |
3.租赁费 | 否 |
4.折旧费 | 否 |
三、税金及附加 | 否 |
四、管理费用 | |
1.职工薪酬福利 | 是 |
2.租赁费 | 否 |
3.维修费 | 否 |
4.折旧费 | 否 |
5.办公费用 | 是 |
首先,营业收入不太可控,是因为充电车辆的多少、充电量的大小,完全取决于场地情况以及车主的随机到来,可能存在一定的稳定性,但是并非自身通过营销、推广等努力就可以提升的,所以存在一定的不可控性。
正因为营业收入的不可控,带来的是充电成本(电费)、税金及附加的不可控性,这二者与营业收入正相关,没法人为干预,所以充电成本和税金及附加不可控,没法压降。
其次,场地租赁费也是难以压降,虽然存在一定压降空间,但是一旦签署了租赁合同,就存在一定稳定性。即使场地租赁合同可以采取分成的方式支付,但是分成大多数也是与营业收入或者利润挂钩,也是不可控,难以压降。
第三,折旧费是在期初固定资产投资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的,一般按照年限折旧。而不管采取何种折旧方式,均难以人为干预,因为固定资产总额是固定的,要么平均分几年折旧,要么今年折旧少些、明年折旧多些。所以折旧费不可控。
第四,维修费存在一定的可控空间,企业可以选择维修或者不维修,也可以选择用低成本维修。但是如果出现较大故障或者事故,维修费不得不支出。所以要人为干预维修费,也是不容易。
排除掉以上各项费用后,只剩下人工薪酬和办公费有一定的压降空间了。
充电桩运营企业只能在这两个成本中去想办法,例如减少人员数量、降低人员工资、压缩办公费用、减少差旅接待等费用等等。
但是,也存在问题,一是人员压降的空间也不是很大,工资要压降更难,员工可以用脚投票。降低办公费倒是可以立竿见影,但是可惜的是办公费的占比也不是很高,压降的效果对整体的作用不明显。
如果根据经验值,估计一下人工成本和办公费用,大约占整体成本的20%。在这20%的成本里面,再压降10%,整体上也只能压降2%的成本。哪怕再努力,也最多只能压降5%的成本。但是这5%,就足够让经营者鸡飞狗跳。
所以,降本真的很难。
充电桩运营者会发现,他自己其实啥也动不了,收入动不了,成本动不了。开业了,就只能顺其自然,靠天吃饭。
归根到底,是因为充电桩行业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行业,从初期投资开始就决定了它的主要成本,例如折旧、租赁,而后续运营中的人工、保养等支出,压缩空间有限。
听听经营管理的高手宁高宁怎么说:“基础设施业务的特点是重资产、回报稳定、进入较难、竞争相对较小、政策影响大、成长性弱,决策条件已设定回报水平,管理改进余地小。”
确实,“决策条件已设定回报水平,管理改进余地小”,这句话,完全适用于充电桩的建设运营。
如果投资充电桩,还是从头开始规划,选择好的场地,从源头控制投资成本,在决策时把回报水平锁定,不要妄图通过培育、管理、改善等手段提升运营效益、扭转乾坤。否则,等待你的就是无力感,无力扭转、无力降本、无力扭亏。